为破解园区发展中历史遗留的不动产权登记问题,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晋宁产业园区以“容缺办理”为突破口,通过主动服务、协同联动、精准施策,显著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审批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晋宁产业园区深入调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土地手续完备、建(构)筑物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缺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容缺办理不动产权证。这一政策精准击中项目推进中的堵点、痛点,为企业资产确权开辟了“绿色通道”,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企业对政策不熟悉、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产业园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答疑解惑,并向符合条件但尚未申请的企业逐一发送告知书。在共性政策框架下,晋宁产业园区针对企业个性化问题精准发力。对云磷集团厂区内临时构筑物,采取安全鉴定后保留使用的灵活方式。联动金融机构为晶彩包装等资金困难企业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协调降低整改成本。对尔康、农家乐等新老投资人政策冲突问题,实行新老建筑分开审批,解除捆绑限制……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从政策破冰到高效落地,从共性施策到个性服务,“容缺办理”不仅解决了企业产权之忧,更展现出晋宁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园区2023年共完成项目验收22个,涉及土地1123.99亩。2024年验收项目增至50个,土地面积1589.95亩。2025年1至7月已验收项目33个,覆盖土地2075.75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容缺办理项目接近三分之二,办理数量和速度逐年提高。
本报记者 李树芬
通讯员 李蓉 后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