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鑫
近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指导组暨中央层面工作专班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重要要求,既彰显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内在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也为新时代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抓“常”,核心在于常态化发力、见日常成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若缺乏常态化的抓建举措,极易陷入“抓一抓就好转、放一放就反弹”的恶性循环。要建立健全常态化作风分析机制,精准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常态化开展专题学习教育、精准化实施监督检查等举措,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思想弦”。常态化落实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及时纠正作风偏差,真正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优良作风成为日常习惯。
抓“长”,关键在于长效化推进、见持久实效。集中整治虽能在短期内破解突出问题,但要从根本上铲除作风问题滋生的土壤,必须依靠制度建设固本培元。一方面,需紧盯作风建设新动向新问题,针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等突出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让制度体系更具科学性、严密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坚决破除“制度空转”“执行打折”等形式主义问题,以严肃问责倒逼制度落实,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作风建设成果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抓“常”与抓“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以“常”字打底强基础,以“长”字为要固根本,二者互为支撑、同向发力,方能构成作风建设的完整闭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