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喻玲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智时代”悄然而至。多元复杂的信息跨越时空界限交互,现实与虚拟深度交融,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运行与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其生活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信息接收途径等均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的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路径,提升英语教育教学成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英语人才。
以数字技术重构课程内容。传统的英语更多被视作是单纯的语言工具,较少将其与文化内涵、人文思维联系起来。而在数智时代,英语教育教学需创造更具意义和多维价值的行为,真正实现语言、文化、思维的协同发展。对此,其一,要构建沉浸式虚拟情境,增强文化“在场感”。高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逼真的英语教学模拟情景。在模拟情景中,学生可置身于伦敦的街头、北欧的家庭、国际会议的舞台,运用自身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发表演讲,增强英语学习的体验感,助力其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增进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高校可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打造多元化校园场景,学生通过扫描不同场景中的标记,即可学习视频中动态讲解的文化知识点,让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其二,构建跨学科语料库,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英语的表达,而缺乏对学生语言分析能力的培养。数智时代,高校英语教师可多渠道获取丰富的英语资源,按照英语教学内容逻辑分类整理英语高频词汇、典型句式等内容,并将其以不同专题形式纳入英语数据库中,学生则可根据自身英语学习需求在数据库中搜集相关学习资料。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还能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不同语境下语言的实际运作规律,为更好地满足英语学术和职业需求奠定知识基础。
以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数智化时代下,数字技术赋能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改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态和方式,传统单向、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多维度、深度交互、跨越时空界限的学习新格局。其一,以情境驱动与问题导向实施课堂教学。高校英语教师可利用数智技术拓宽英语教学空间,着眼英语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情景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在模拟的语境中提升语言能力,打破传统机械化传授语言结构的模式,聚焦于真实语言交流场景的深度模拟。其二,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人机协同教学。高校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写作评价系统,要求学生将已完成的英语写作内容上传至系统中批改,让其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反馈建议,尤其是词汇错误、语法错误等知识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写作方面的不足,并予以针对性改进。借助人工智能系统的批改,能够有效减轻英语教师作业批改负担,让英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英语写作技巧、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培育工作上。这样人机协同的模式也能让教学反馈更为及时、覆盖面更为广泛,进而双重赋能学生的英语学习。
以数智化重塑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的英语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成效往往由试卷分数决定,评价标准与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部分脱节,难以真正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数智时代为英语评价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高校可借助技术力量,构建一个注重过程性、多元化、强反馈的评价新机制,真正让评价体系成为助力学生学习的强大引擎。其一,借助算法技术精准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高校可基于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自动生成学生的个人语言能力动态画像和可视化图谱,以便更为直观清晰地呈现学生学习能力、未来发展趋向、优势劣势等。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能力有更为精准的把握,更明确努力的方向,也能够让英语教师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效。其二,构建动态更新的教育评价模型。要基于数智技术构建能够动态更新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将简单叠加的指标思维转变为系统完整的模型思维。结合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储备、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等构建一套具有广泛共识度、覆盖度的评价指标理论体系。同时,聚焦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未来培养目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关联规则学习等算法模型,进行精准的指标筛选及权重计算,将评价模型从封闭式形态转为开放式、自适应、动态化形态,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英语教育教学场景,进而将千人一面的标准化考试转变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诊断。
以数字技术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是在数智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教师的身份更加多元化,教师也可成为资源的组织者、深度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者。因此,高校推动英语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应在英语教师培养上下功夫。一方面,高校可利用大数据助力教师的精准教学决策。高校构建的数智平台中包含丰富的学生学习信息,教师可运用这些信息优化教学决策。高校可定期开展数字技术相关教学培训,将数据思维培养、数字技术应用范围、技术应用边界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指导英语教师学会解读关键能力图谱中隐含的学生困难区,并基于人工智能对班级英语写作、语法等共性问题的识别进行针对性模块讲解等,从而充分发挥技术对英语教学的赋能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人机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高校可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英语教育教学中,承担英语教师的基础性工作,让英语教师不再仅局限于知识传递者,而成为高阶英语学习任务的引领者、学习共同体深度对话的协调者,进而丰富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及素质素养,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及教学质效,为推动英语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人才资源基础。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