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专题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应用型高校讲好“大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梁茼 王琳华

2024年5月,党中央召开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要求“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性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丰富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全面育人实效。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讲好“大思政课”,既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又是蕴含着功夫和巧劲的“细致活”,要注重把握“大思政课”内在的实践逻辑。

以全局观拓宽

“大思政课”教学视野

全局观意味着将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充分的战略定力锚定发展坐标,把握时代脉搏,从整体和全局上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始终做到心中有全局、全局观天下。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讲好“大思政课”,既离不开政治“望远镜”和历史“显微镜”,又离不开统揽全局的教学视野。在全局观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中国国情,更为理性地看待各国差距,进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中国优势,彰显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比如通过展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生动诠释中国人民的创造力;系统梳理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历史自觉能引领学生读懂历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还能引导他们总结历史得失,洞悉历史大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锚定奋斗方向、笃定砥砺前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讲好“大思政课”,应以历史自觉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看待问题,更为客观地看待困难,更为冷静地看待成就,从而更加自信面对成长过程中各种挑战,创造未来美好人生。

以求知观描摹

“大思政课”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讲好“大思政课”,应在教学策略上推进基于求知观的“两个转化”,即推动内隐意涵向外显内容转化,推动启发式教学策略向情感认同激活策略转化。

其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关注党政时事要闻,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动向,从中探索与“大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外显内容(专题素材、专业数据或专项资料等)。其二,经由学校、学院(系)统筹安排,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研发实践(实训/调研)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思政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将上述外显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拆解,然后依据调研实践的要求形成相应的任务模块,由此开展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实训、社区服务实践。其三,上述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实训、社区服务实践转化为基于情感认同激活策略的小组合作活动。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归属感、意义感,继而由学习认同转化为情感认同。其四,教师、二级学院(系)、学校根据小组合作活动的汇报材料启动成果综合评价,引导学生追溯社会之问、企业之问和社区之问,深入阐述关于上述问题的理解、观点,调动学生在学习、调研、访谈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数智观增强

“大思政课”教学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数智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作用。数智观指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来观察和评估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就“大思政课”而言,数智观强调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数字化重构,助力教学成效的整体性提升。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讲好“大思政课”,应发挥数智观在整体性提升“大思政课”教学成效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更为全面、深刻领悟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汇聚的中国力量!

一方面,学校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将教师的讲授内容、学生的实时交互、现实场景三方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具身参与、虚实结合、成效跃升”的数智学习环境与氛围。比如,根据“大思政课”实践的需要,向相关建筑物、纪念碑、行进路线添加可识读标识(箭头、二维码等),然后给学生配备增强现实技术设备终端,以便他们在参与“大思政课”实践时实现标识扫描和识读,从而获取教师预先叠加的数字内容。

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相关事件开发出一款交互式数智学习程序。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这款基于“空间视角”的程序能让学生以“具身形态”与程序中的虚拟人物形象进行“深层交互”。在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体运动(挥动、旋转、缩放等手势)被嵌入虚拟场景且与虚拟人物形象发生关联。以往思政课中“静态离身”的多媒体要素将被“动态生成”的数字技术要素和数智学习环境取代。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浙江树人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2024年专项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SZZXKT202400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4年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WHDHSZZX2024280)的研究成果]

  • 报头

  • 把握数字化机遇 推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创新

  • 数智赋能高校人才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四维联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 优化基于产出导向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 应用型高校讲好“大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