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伟华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稳干与冒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作风,会带来天差地别的工作成效。稳干是谋定后动的智慧、久久为功的韧劲;冒进是急功近利的浮躁、脱离实际的盲动。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并妥善处理快与慢、远与近、虚与实的辩证关系,摒弃冒进之弊,彰显稳干之为。
把握快与慢的关系。应深谙磨刀不误砍柴工之理,认识到在那些关乎长远发展、牵涉复杂利益的重大决策前,在那些需要深厚积累、久久为功的基础性工作上,“慢”恰恰是抵达真正“快”的必经之途。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没有追求立竿见影,而是沉下身子摸清规律,最终找到了广植泡桐这条可持续的生态治理之路。这种“慢”所积蓄的力量,终将转化为推动事业行稳致远的强大势能,实现真正的“快”。
分清远与近的关系。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往往就体现在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取舍上。“冒进”者急功近利只顾眼前“显绩”。而“稳干”者能够把“近”置于“远”的宏阔蓝图中考量,既解决好当下的民生难题,更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例如,一些地方顶住压力关停污染企业,短期内经济增速看似放缓,但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事,既让群众当下有获得感,更让未来发展有可持续性。
处理虚与实的关系。一切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到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取得真实效上,坚决杜绝徒有虚形而无实魂的假把式。政策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到文件,而要跟踪问效到“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走马观花,而要解剖麻雀找到问题症结;服务群众不能止步于热情问候,而要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让工作成效体现在群众的笑容里,写在发展的成绩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