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观微议

细微之处显文明

董博文 李润生

国庆假期,大理发生的两起不文明旅游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洱海生态廊道上,网红博主无视禁令骑马强闯;金黄稻田里,游客为拍美照踏倒成片稻穗。这些任性举动,不仅划破了苍洱风光的诗意,更拷问着文明旅游的底线。

这些越界行为,折射出部分游客将个人体验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误将猎奇与任性当作旅行自由的边界。然而,真正的旅游自由,始终要建立在敬畏自然、遵守规则、保护环境与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网红还是普通游客,都不应拥有规则之外的“特权”。

面对这些不文明行为,需探索长效治理机制。云南省文旅厅联合全省16个州市开展“诚信旅游我带头”活动,推出200余项诚信旅游惠民措施,构建起企业自律、行业监督、社会共治的诚信体系。同时,《新时代大理州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也明确,要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完善“红黑榜”曝光机制,严惩违规前往未开放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

另一方面,文明旅游也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践行、每位游客的自觉参与。旅游的意义不在于“征服”和“挑战”规则,而是在尊重中体验美好。它体现在不随意踩踏庄稼的克制中,体现在不打扰当地居民生活的体贴中,体现在自觉带走垃圾的责任中……这些细微之处的文明举止,共同构成了旅游环境的美好底色。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民悉心守护的家园。每一位到访者,都是这份美丽的分享者,也理应成为其忠实的守护者。

  • AI“枪手”危害大

  • 报头

  • 优化司法服务 保护知识产权

  • 把稳公与私的天平

  • 小切口改出大民生

  • 细微之处显文明

  • 诚信方能长久

  • 让短剧与长剧美美与共

  • 微看点

  • 反向旅游为何能“出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