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漫评

网络谣言何时休

本报美编 冉芩 张维麟 画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警方发布的《虚假摆拍“直播绑架、贩卖器官”,四人编造谣言被行拘!》称,自媒体账号“小桃子”视频直播“贩卖器官”等内容,实为“博取流量”而故意杜撰的剧本演绎,属于虚假信息。

当前,靠虚构剧情、摆拍故事、挑动对立来博眼球,进而收割流量、完成变现,已成为不少网红博主的“致富经”。尽管许多虚假剧本漏洞百出,但在强烈情绪的冲击下,观众常常无暇辨别真伪,而当造假屡试不爽,失序便愈演愈烈。从结果来看,这些严重违规、失信失德的账号主体最后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无论是虚假剧本还是网络谣言,其根本动力还是“流量即收益”的平台经济逻辑,若追责仅止步于内容创作者,便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乱象。治理必须溯及源头,在持续严惩违规账号的同时,也应将平台纳入责任体系,推动其优化算法机制、压实审核职责,真正打破“唯流量”的乱象。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文

  • 网络谣言何时休

  • 报头

  • 让更多人在大理爱上生活

  • 把学讲用结合起来

  • 敞开大门贴近民心

  • 微短剧专业生逢其时

  • 下期介绍

  • 老建筑有新打开方式

  • 微看点

  • 在知识付费热潮中多些理性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