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近年来,微短剧正悄然成为高校里的新专业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泰山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陆续开设了微短剧剧作与创作、微短剧制作与运营等微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
微短剧进校园,是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回应。当前,微短剧这种以“短、平、快”为特征的视听形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和产业力量。然而,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瓶颈。早期从业者多来自网文创作、短视频拍摄等领域,缺乏系统的剧作训练与产业思维,导致行业发展失序,面临内容套路化、同质化、制作粗糙、价值观扭曲等问题。
高校开设微短剧专业,正是看到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求,以及提升内容品质的迫切需要,这种产教融合的探索,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高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剧本创作、影像表达、产业运营等综合能力,为行业输送既懂艺术规律又通晓市场逻辑的专业人才。此外,更有助于构建微短剧行业的品质标准和评价体系。在商业逻辑主导下,微短剧往往以“爽点”密度和付费率为唯一追求,陷入了流量至上的误区。而高校的学术视野和人文关怀,能够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平衡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娱乐功能与社会责任。
未来,期待这些科班出身的创作者,能够凭借专业素养为行业注入更多元的题材和更丰富的表达,助力提升微短剧的创作质量与制作水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