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建筑有新打开方式

徐建辉

“穿过杂草丛生的围墙到达废弃医院,就能拍出中式梦核大片!”最近,这类带着“梦核废墟”的文案和照片,将杭州一批废弃的医院、学校重新拽回大家的视野。

四五十年前的医院建筑、风格独特的老旧校园,藏着都市里日渐稀缺的年代感,成为年轻人猎奇探秘和追寻“废墟美学”的载体。但这份吸引力不能以安全为代价,那些裸露的金属支架、无护栏的楼梯、随时可能坍塌的墙体……每一处都暗藏风险。当然,用水泥砌墙、一封了之,也不是最佳处理方式。如果能够跳出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找到安全合规、兼具价值的打开方式,甚至使得这样的废墟“重生”,无疑是一件好事。

首先,在安全上需要加强监管与引导。属地部门要主动作为,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加固围墙、增设监控,明确禁止入内;社交平台应履行主体责任,下架违规“探废”攻略,推送安全警示,引导用户拒绝危险打卡。公众也需树立安全为先的认知,在安全前提下感受城市记忆的温度。

其次,并非所有废弃建筑都是绝对的安全禁区,可根据其结构安全、历史价值进行“活化”利用。对结构稳固、有历史意义的老旧学校,可改造为城市记忆馆,增设展览、文创等业态;对废弃医院,若具备改造条件,可转型为社区文化中心、小型图书馆,既消除安全隐患,又让空间重新服务市民。通过分类活化、精准监管、正向引导,让那些老建筑、旧场所都能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重新焕发生机,这才是对城市记忆的最好守护,也是平衡公众需求与公共安全的应有之义。

  • 网络谣言何时休

  • 报头

  • 让更多人在大理爱上生活

  • 把学讲用结合起来

  • 敞开大门贴近民心

  • 微短剧专业生逢其时

  • 下期介绍

  • 老建筑有新打开方式

  • 微看点

  • 在知识付费热潮中多些理性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