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大理白族自治州在洱海保护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怎样吸纳流量留住游客?医保卡为何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11月6日,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苏率队做客金色热线节目,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洱海治理
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10年来,大理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做哪些工作?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视察,让洱海保护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李苏介绍,10年来,大理州累计投入资金约470亿元,先后实施“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六个两年行动”“九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洱海保护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洱海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水环境、水生态不断改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和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去年9月,“洱海经验”作为中欧文化交流重要议题,到法国和瑞士宣传推介,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乘动车途经大理时,远眺了美丽的苍山洱海,详细询问了洱海保护工作情况,并对洱海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优良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洱海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李苏表示,下一步,大理州将持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水生态的“三治一改善”治湖部署,全面推动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流和沟渠水质改善、内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创优提质,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文旅提质
把“流量”更好转化为“留量”
“在大理爱上生活”已经成为旅居大理的金字招牌,每年到大理旅游的游客数量已经突破1亿人次,大理州如何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
“‘流量’向‘留量’的转化确实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难题。”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学泉表示,下一步,文旅部门将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重点聚焦五个方面突破:一是聚焦产品业态创新,按照“一带三道十八廊”的布局,着力培育壮大户外运动、文艺演艺、目的地婚礼等多种新业态,打造咖啡之城、博物馆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等有市场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大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批旅居大理的典范,力争实现2025年全州旅居人数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聚焦典型品牌创建,全力创建苍山、洱海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推动漾濞石门关、南涧樱花谷等高A级景区创建,争取剑川沙溪、鹤庆民族水乡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推出一批具有国家水准、云南元素、大理特色的文艺精品,持续擦亮大理文化品牌。三是聚焦服务质量创优,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推动酒店与民宿规范化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度假住宿体验。同时,持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常态化实施文旅志愿者活动,不断提升大理的旅游形象。四是聚焦宣传,推广引流,坚持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力,办好各类文旅推广活动,不断强化文化引流、活动引流、抱团引流,持续推出凭大理机票享部分国有A级景区门票及旅游产品费用优免活动。五是聚焦旅游市场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和各县(市)深入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旅游市场持续整治,坚决打击导游乱象和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有奖发票活动,30天无理由退货相关机制和旅游红黑榜机制,以优质的服务让广大游客在大理游得安心、玩得开心、购得放心。
回应诉求
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保
在大理市惠丰新城小区外的宁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都在忙着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配药。陪护孩子输液的杨先生表示,只是头疼脑热的话,在小区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非常方便。但是,大理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开通医保,虽然就诊方便,但是却不能享受到医保的优惠和便利。
“我们所在辖区有4300多名居民,服务站平均每月就诊的患者超过270人。”宁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刘金山介绍,诊所从挂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牌子以来,也想过开通医保,但由于条件没有达标,所以一直没有申请下来医保定点资质。没有开通医保,不仅让就诊群众感到不方便,更直接影响到诊所的就诊量。
据了解,大理市城区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开通医保。按照国家的分级医疗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保障辖区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社区卫生站能否纳入医保定点,直接事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若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保,社区居民在服务站内可直接刷医保卡,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将大大提升医疗保障的效率与便利性,让“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有人管理”的理念成为现实。
“目前,大理市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确实与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未纳入社区医疗体系建设,也没有被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大理州卫生健康委主任周婵媛介绍,下一步,卫健部门将立足实际,强化问题整改,积极联动州级医保部门,加强对大理市工作的指导,在加强社区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强化服务站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按照国家医保局2号令《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把申请后符合政策要求且评估合格公示无异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满足大理市辖区内广大居民就医需求,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报记者 李翕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