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推动移风易俗
《人民日报》:推动移风易俗,既要在政策层面树立行为规范,更要在执行中注入文化力量。破题的关键,在于疏堵结合。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同时,着力提供可操作、接地气的替代方案,才能更好帮助群众卸下心理包袱,从根本上减少改革的隐形阻力。在广东湛江市坡头区,喜事不仅变得更简约,还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除了以植树造林的方式予以庆贺,还举办“有喜事来看电影”等活动分享喜悦。在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当地精心打造“520”复古浪漫公交专线,新人携亲友团穿行于郁孤台、福寿沟博物馆等景点,为喜事注入别样的浪漫。创造更多形式新颖、富有内涵的表达载体,让情感有所依归,让社会共识进一步凝聚,文明新风方能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及时回应旅游消费新需求
《光明日报》:如今很多年轻人出行前会先查攻略各种“避雷”,希望避开“盛名难副”的景点,以及遭遇想象不到的“宰客”套路。在统一旅游预约平台上线的新闻中,我们能读出民众更深层次的期待: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想要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诉求,需要一个足够规范、足够透明的旅游服务市场。北京市的主动服务举措值得各地借鉴。比如,在一个区域内的景区以集中连片的形式提升旅游服务联动;基于数字政务平台提供让游客放心的有效监管等。总之,面对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各地政府应积极主动作为,把服务工作做在前头,让广大游客有所想时有所应,由此换来大众对旅游市场更多的信赖。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