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和谐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内,几位老人站在“天安门”“长城”背景板前的笑脸照,成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的生动注脚——这是社区社工与“邻里帮帮团”在党建统筹下,为老人实现的“微心愿”,用温情弥补长者未到北京的遗憾。
作为全州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和谐社区聚居多民族群众。在党建引领下,平均年龄65岁的“邻里帮帮团”应运而生,开展互助服务,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落地。从联动社工帮留守儿童转学,到用经验化解夫妻矛盾,再到议事会协商解决摩托车停放、非遗传承等社区难题,处处可见党建带动下的互助力量。
“我虽行动不便,但认得字就能帮大家找到回家的路。”“中国好人”有贵生是一名残疾教师,作为“峡谷邻里帮帮团”成员,他创办了“长者学习班”,在专业社工及社会支持下,不仅让98%文盲老人学会写门牌号,更拓展出医疗健康、普通话教学等课程,累计开课1500余节,模式还辐射周边社区。
和谐社区搬迁群众克四付用画笔记录社区变迁,社工协助其展出画作,如今他也成为“帮帮团”骨干。一幕幕温暖场景的背后,是怒江州以党建为核心探索的“1+1+N”易地搬迁养老体系——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支撑,延伸多元服务。
“志愿彩云南——红色养老阵地”便是社区搭建的精神家园:设红色互动区、故事讲堂,定期开展党员讲红色故事的分享会;组建红色助老服务队,联动社区、企业、医院等党组织及党员志愿者,提供义诊、帮困服务,让关怀直抵老人身边。
“峡谷邻里帮帮团”作为党建引领的互助核心,由老人自建自管,现发展4支分队覆盖4个安置点。社区在党建引导下,通过宣传、社工挖掘特长招募成员,再经专业培训提升能力,激发老人自我价值感。在此基础上,社区延伸“N种服务”:日常照料提供清洁、陪伴,长者学习班帮老人适应城市生活,文化传承活动保护傈僳族文化,资源联动更撬动物资、资金、项目超100万元,全方位保障老人需求。
锦绣社区87岁的老人渴望同龄人陪伴,“帮帮团”金牌调解员上门沟通,化解家人顾虑;“帮帮团”还为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准备红布条,见布条便上门探望。如今,在“帮帮团”带动下,社区居民皆以社区事为自家事,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吴沛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