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即时跟评

立足本土 深耕优势

王世涵

在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茶旅融合已成为激活茶文化资源、推动“三产融合”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茶资源,对茶旅融合进行深度探索,从三台山德昂族乡的“非遗+旅居”酸茶文化主题游到勐宋千年古茶林的生态研学游,“茶文旅”业态展现出蓬勃生机。而这些茶乡的蜕变,无不始于对自身禀赋的清醒认知与精准激活。

茶旅融合的关键在于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坐标。近年来,茶旅融合确实为一些地方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也有一些地方见旅游热度上升,便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但在业态、体验等方面缺乏自身特色,难以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云南各地茶旅融合有不少成功实践,景迈山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徒步游、研学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业态;保山昌宁县柯街镇则依托便捷的区位优势和高质量的天然温泉,开发茶泉康养游……这些景点将当地的生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使其在众多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可见,唯有立足本土、深耕优势,才能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实现突破。

实现茶旅有机融合,还需紧跟市场变化,在应势而变中寻求生机。在当前的快节奏生活中,游客对“松弛感”的追求正延伸到旅游场景——他们不再执着于“打卡式旅游”,而是更在意沉浸式体验的舒适,偏爱与自然共处的平和,沉醉于深沉的文化体验。

茶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不在茶园面积与客房数量,而在于能否将一片茶叶的故事,塑造为一场引发游客情感共鸣的文化体验。当游客在DIY调配中感受到手工制茶的乐趣,穿上飘散着滇红茶香气的T恤衫;当户外爱好者追寻着茶马古道的遗迹,感受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魅力。这些创新让老技艺嫁接新创意,让老场景开辟新体验,让初级产品链上深加工,让茶旅融合在动态调整中始终贴合市场脉搏,持续焕发活力。

  • 解锁茶文旅融合新范式

  • 报脚

  • 报头

  • 层层陪会不是真落实

  • 立足本土 深耕优势

  • 根治“变味PPT”

  • 对未开发区多些敬畏

  • 让电影票退票不再难

  • 绘就云南新质生产力发展图景

  • 微看点

  • “AI+文旅”重塑智慧旅游生态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