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所向皆是蓝海
《人民日报》:让消费向新而行,研发、生产、储存、流通、销售、回收等环节,文化、交通、体育、商业等门类,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挖掘好消费新需求。比如,连接北京与河北承德的“星光·燕赵号”旅游列车最近开通,以管家式服务精准提升旅客的出行品质,为“避暑经济”再添助力;又如,“浙BA”开赛、“湘超”组队,不少地方体育赛事拉动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消费,让网络流量、旅客“留量”转化为消费增量。需求所向,皆是蓝海。坚持需求导向,体现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中,让消费新需求不断转化为发展新机遇,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加有力。
激活文化这池春水
《光明日报》: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与经济的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城市核心竞争力。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吸引聚集人才,经典时尚的文化产品引领潮流风向,文化已经与旅游、商贸、工业、体育、科技等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提升的核心要素。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要坚持以文兴业,用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推动文化数字化、信息化,让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元素“活起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激活文化这池春水。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