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容错机制促敢为善为

王世涵

昆明市嵩明县杨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某主导的容错报备事项因“程序瑕疵”被质疑,却让批而未供的土地重获生机。事后,相关部门下达了《报备容错受理决定书》,对其予以免责。当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探索建立的容错纠错机制,正推动干部队伍实现从“畏错”到“敢为”不断转变。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对“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原则的深刻实践。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更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动真碰硬。如果厚爱不够,难免会滋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把全面从严当成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借口,贻误地方发展时机。建立容错机制,就是要让干部放下包袱、大胆干事,为改革攻坚注入活力。

当然,容错不是纵错,关键就是要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明确“为公”与“为私”、“过失”与“故意”、“失误”与“违纪”的底线与界限。例如,昆明市出台《报备容错办法(试行)》,探索试行重大事项容错报备机制,推动容错纠错从“事后认定”向“事前报备”延伸;景洪市建立“免责减责六步流程”,将动机态度、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纳入综合考量,既避免纵容错误,又防止寒了干部的心。这种制度化的“定心丸”与“强心剂”,是激励广大干部在一线冲锋陷阵的重要保障。

敢于容错,更要善于纠错防错。容错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事业健康发展。若只容不纠,宽容可能会被误解为纵容,使个别干部产生“错了也没事”的侥幸心理,从而放松警惕,导致错误重复发生甚至升级。此外,“三个区分开来”中明确的工作失误和错误大多是在创新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无意过失而导致的,只有通过纠错,及时识别偏差、修正航道,组织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堵住漏洞,确保探索实践真正服务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 丽江:“1262”机制织密防汛安全网

  • 报头

  • 以容错机制促敢为善为

  • 以极值思维应对极端天气的治理

  • 莫让务虚成虚名

  • “剩菜盲盒”须坚守安全底线

  • 文博讲解不能走向庸俗

  • 乡村教育如何向更高质量发展

  • 微看点

  • 培养带娃专家 回应时代之需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