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哲
当旅游热潮推动文博游成为新风尚,游客对讲解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不少读者反映部分文博讲解渲染封建迷信、随意歪曲历史、传播低俗内容,不仅亵渎了历史文化,更误导了公众认知,亟待警惕与纠偏。
讲解追求通俗,本是让文化贴近大众的良策。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复杂、专业术语晦涩,若讲解者能将学术语言转化为鲜活表达,用故事串联知识点,用细节唤醒历史记忆,便能让游客跨越时空与文物对话。比如讲解青铜器时,结合古人的生活场景,解读纹饰背后的祭祀文化与审美追求;介绍书画时,关联作者的人生际遇,让作品的情感共鸣更易感知。这种通俗,是对文化的精准转译,是让大众读懂历史的桥梁。
但力求通俗绝不能沦为庸俗。当下部分讲解者的操作,突破文化传播的底线:有的把古墓文物与风水玄学捆绑,编造“摸文物能祈福”的无稽之谈;有的为博噱头,故意歪曲历史人物,将严肃史实改编成狗血剧情。当文物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历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文博场所便失去了“历史课堂”的功能,沦为低俗娱乐的附庸。
守好文博讲解的底线,需要多方合力。讲解者需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与职业敬畏,将“准确传递历史”作为首要准则;文博场馆应加强规范与监管,对违规讲解行为及时制止;游客也需提高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低俗讲解。唯有守住初心,才能让每一次讲解都能滋养心灵、传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