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远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这穿越时空的上联,道出了官民关系的本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十五五”规划作出重要部署,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推进共同富裕,每一项都透着把百姓放在最高位置的温度。对广大干部而言,始终牢记“自己也是百姓”,不仅是作风要求,更是践行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密码。
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就是在立场上“同坐一条板凳”。干部的“百姓身份”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细节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走进田间地头听农声,坐在农家炕头问需求,在制定政策时不偏离民意,在落实工作时不脱离实际,把党的好政策真正转化为群众能直接感知的粮袋子更稳、钱袋子更鼓。
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就是在行动上多解急难愁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把这一部署落到实处,就得有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自觉。比如面对就业压力,不仅要推动技能培训进社区,更要一对一对接岗位;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只盯着盖房子,还要抓好物业服务提升,让群众住得舒心。
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就是在决策上多问百姓冷暖。许多破解难题的“金点子”,往往藏在基层的智慧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问计于民——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要听听企业和工人的想法;西部地区承接转移,要问问老乡的意愿。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时,要多召开“百姓议事会”“企业座谈会”等,把群众的土办法转化为政策的好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