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丽江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加快花卉产业发展?居民小区长年不通天然气问题怎样解决?9月11日,丽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伟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文旅融合 打造“舍不得的丽江”
作为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丽江市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丽江市正以文化为魂、风光为骨、民俗为韵进行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努力让‘舍不得的丽江’成为世界向往的诗和远方。”李伟介绍,一是文化为魂,以千年文脉铸就魅力基石。作为中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丽江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文化载体的活化与创新上。深挖遗产价值,持续修缮提升古城木府,开放徐霞客纪念馆、雪山书院等30余个文化院落,“做活”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打造演艺精品,以玉龙雪山为天然舞台的《印象丽江》吸引了超2500万观众;《丽江千古情》《丽水金沙》等演艺节目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转化为世界语言。剧本客栈、东巴文字绘画体验馆、银文化院落等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民族文化世界表达”的沉浸式体验。二是风光为骨,以山水画卷铺陈诗意栖居。丽江把自然禀赋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坚持以生态为底、以产业为脉,推动风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升级。在业态布局上优化创新,打造“世界最美观星地”,让银河“碎”落玉龙雪山之巅;物与岚、松赞林卡等一批高端酒店开创“自然野奢”旅居新模式;持续升级景区品质,丽江古城正在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泸沽湖AAAAA级景区创建全面推进,43家A级景区串联成珠。三是民俗为韵,以多彩风情点燃沉浸体验。通过节庆、美食、民宿等载体,让民俗从展示走向沉浸式体验。通过节庆活化传承,三多节、火把节、转山节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覆盖四季,首届“和和美美”文化季聚合全省民族特色品牌,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从“舍不得的丽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品牌弘扬文化,打造马帮菜、铜锅菜、丽江腊排骨、“三叠水”宴席等饮食文化品牌;珐琅银器、东巴纸、白族刺绣等非遗特色成为游客心中“带得走的丽江”。以民宿承载乡愁,规范古城千余家客栈保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明清建筑群古韵,成就“民居博物馆”的当代诠释。
“通过文旅融合的深耕,让丽江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体验’的跨越。”李伟表示,一批经典演艺作品、精品景区景点声名鹊起,各种旅游业态蓬勃兴起,研学、旅居、婚拍等产品不断丰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成果初现,丽江正努力打造文旅共生共荣的“丽江样板”。今年1至7月,全市接待游客5146.24万人次,同比增长6.46%,游客总花费660.75亿元,同比增长11.2%。
精耕细作 “花样”经济别样绽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时指出:“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下一步,丽江市将如何牢记嘱托,做好“花”文章?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古城区花卉产业的嘱托,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精耕细作,把‘一朵花’做成‘一条链’,撑起‘一个产业’。”丽江市古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阿辉表示,一是以产业规划为蓝本,科学谋划发展之路。丽江古城作为云南省著名旅游城市,年接待游客量超5000万人次。发展壮大花卉产业将为旅游市场提供“差异化资源与场景”;同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将赋予花卉“体验价值与市场渠道”,着力把花卉产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特色鲜明、要素聚集、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二是以种业创新固根本,破解产业“卡脖子”问题。花卉产业发展常面临“好花难育、好种难寻”的困境,专利费占生产成本的20%以上。为此,丽江市联合一批科研院所,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内保育球宿根花卉原生种300余种,建成了亚洲最大彩色马蹄莲种球基地。接下来,将加速推进自主品种迭代种植及联合推广,让丽江的花卉更具竞争力。三是以三产融合拓路径,释放“花+”乘数效应。过去,古城区花卉深加工率不足10%,多数产品以初级鲜切花为主。现在,通过开发玫瑰精油、菊花酱、万寿菊叶黄素提取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已建成集种植、研发、观光于一体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着力推动“鲜花+旅游”的深度融合。四是以品牌品质提价值,打响“丽江的花”这一品牌。下一步,将重点打造“丽江的花”区域公共品牌,并以“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模式,让品牌红利惠及更多群众。通过开拓海外鲜切花市场,丽江首批2万余枝鲜切花成功销往哈萨克斯坦等地,标志着丽江花卉走向国际市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回应关切 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菜炒到一半却没有液化气了,没办法只有等着送气,很麻烦。”丽江市古城区秋水苑小区业主和女士说,从2017年搬入小区至今,天然气一直未开通。
无独有偶,在古城区束河街道也出现了天然气不能顺利通气的情况。据了解,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通过招标,丽江恒辉天然气有限公司在古城区束河街道东康村、街尾村等六个村组实施天然气管网建设项目,后因束河片区供气区域燃气措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整改,停止供气至今。
本该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项目,为何不能顺利推进?天然气究竟堵在了何处?
丽江市古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和国宝介绍,秋水苑小区建成后一直没有通气,主要原因是秋水苑小区存在调压箱未做静电接地等安全隐患,导致工程无法验收通过。束河街道东康村等村组在通气后又停止供气是因为在排查监测中发现,束河片区供气区域存在管线埋深不足、与其他管网安全距离不够等安全隐患。
“古城区各住宅区燃气管道建设方为燃气公司,公司市场规模小,运营成本高,企业经营困难,因此燃气管道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工作一拖再拖,单靠企业已无法完成整改。”和国宝表示,经过前期摸排,像秋水苑小区这类已建成管道但未通气的小区有33个,像束河街道东康村原来已通气后又停止供气的有6个村组。古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已经申请到“丽江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资金,区人民政府也安排了专门的燃气管道改造更新资金,预计大部分小区年内将实现燃气通气。目前,住房城乡建设局将集中破解管线施工交叉、验收流程卡壳等堵点问题,严格监管督导施工质量与进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本报记者 李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