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恒
当下,AI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从智能写作到数据研判,其高效便捷的特性让不少年轻干部趋之若鹜。部分地区将AI教学纳入干部培训体系,试图以技术赋能提升工作效能。但年轻干部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AI而陷入“能力退化”的陷阱。
通过AI软件输入关键词,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稿便迅速生成,但长此以往,年轻干部却可能陷入“用进废退”的困境——曾经倚重的“构思立意—素材积累—逻辑打磨”写作闭环被打破,遇到复杂议题更是难以形成独到见解。这种“技术依赖症”,表面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架空了成长的根基。年轻干部身处成长关键期,更需明白成长没有捷径可走。AI可以是高效的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替代脚踏实地的历练,那些在深夜伏案撰写的报告、在田间地头收集的民情、在会议室激烈碰撞的思路,才是能力提升的“压舱石”。
AI是技术,可作为工具,而非成长的“万能钥匙”。干部要始终把自身能力提升作为核心,将AI视为信息筛选、数据处理的助手,而非决策思考的“主导”。要带着质疑精神核查信息来源,结合基层实际修正偏差,在“AI辅助—人工校验—实践检验”的循环中锤炼判断力,守住工作的真实性底线。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多到矛盾集中的一线摸爬滚打,多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锻炼成长。那些AI无法替代的调研走访、谈心谈话、矛盾调解,恰恰是积累群众工作经验需要的“活教材”。
唯有勤学、善思、实干,才能在技术浪潮中站稳脚跟,成长为靠得住、能干事、有担当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