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跌倒的人生”重新出发
《人民日报》:走出高墙,刑释人员就业难是普遍存在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主动为刑释人员提供与其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不仅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善举,更为营造公平就业环境贡献了力量。当然,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支持,也要考虑客户信任、管理安全等方面的现实风险。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以科学的规则、有效的管理消除潜在的风险。比如,胖东来也并非一味地放宽标准,而是配套了犯罪类型过滤、服刑表现评估、岗位风险分级等机制。同时,在犯罪类型上排除暴力、性侵等恶性犯罪。将风险管控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柔性相结合,把帮扶的善意嵌在合理的制度中,才能持续提升社会的认可度和包容度。
科技让城市空间焕发时代价值
《光明日报》:城市更新的核心命题在于激活空间价值。老旧工业区、历史街区常因功能滞后、配套缺失而丧失吸引力。科技在此扮演着“空间活化引擎”的关键角色——通过智慧化改造优化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品质、构建创新生态,使旧空间蝶变为吸引人才、激发创造的价值高地。广州永庆坊实施“智慧文旅融合”,在保留西关骑楼的同时,全域部署智慧系统;政府搭建“非遗数字工坊”,广彩、粤绣传承人通过直播教学吸引青年参与。当老旧空间植入智能基础设施与数字创新平台,便能精准响应现代人群对高效、绿色、互联的核心诉求,使城市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活力容器。
本报记者 王世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