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川
近日,湖南张家界的一纸公务接待新规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点赞。据统计,2025年前七个月,全市乡镇接待费用仅支出0.21万元,同比下降近百分之百,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降幅也超过九成。数字骤降是因为该地出台了“零接待”的要求,市内公务活动,不再安排工作餐,干部下乡一律扫码吃食堂。
长久以来,公务接待是基层治理的“老大难”。有的干部把“招待好”等同于“工作到位”;有的借接待之名行应酬之实,把食堂变酒局、把工作餐变人情宴,让本应简洁高效的公务往来,沦为滋生歪风的温床。这些做法不仅消耗财政资金,更让干部陷入“围着餐桌转、忙着搞接待”的低效循环。
“零接待”看似是管住“一餐饭”,实则是重塑干事导向的关键一步。它用制度刚性斩断了“以接待论人情”的隐性链条,让干部从“怕招待不周”的焦虑中解脱出来。过去,基层干部下乡前要反复琢磨“在哪吃、吃什么”,接待时要费心陪衬、处处周全;如今,扫码进食堂、简单吃便饭,15分钟就能结束用餐,省下的时间能投入到干事创业中,也能让公务交往更纯粹、干群关系更清爽。
一餐饭的变化,折射出作风的大转变。公务“零接待”不仅省下了财政资金,更唤醒了干部的担当意识。期待更多地方能借鉴这一做法,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让干部摆脱束缚,真正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惠民生上,用实实在在的干事成效赢得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