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泡沫颜色、检测药剂流量、调节充气量大小、调整液位高度……在驰宏锌锗彝良驰宏矿业选矿厂轰鸣的车间里,磨浮作业经理黄道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岗位耕耘20多年,黄道军仅凭肉眼观察浮选泡沫的颜色就能迅速判定浮选药剂用量的多与少、生产指标的好与坏,仅凭目测就能判定矿石的品位,还能够听声音判断浮选设备的运行状态。
“独门绝技”的背后是一直坚持“比别人多学一点、多干一点、多想一点。”
2000年,黄道军进入昭通市铅锌矿(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前身),成为一名浮选工人。他除了跟着师傅学习每道工序,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矿物加工课程,一遍又一遍翻着书本,一次又一次跑到现场验证,记录下每一个技术细节。
随着技术日益成熟,他主动挑大梁、解难题。他曾经连续三天三夜奋战在高频筛调试“战场”,解决了“给料渣浆泵‘喘气’导致过程控制困难,分级效果极差”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平衡操作法”,成功解决了高硫铅锌矿混合浮选中脱锌尾矿返浆量不稳定的问题,使锌金属回收率较设计值提升2.6%,每年为企业增效超千万元。面对铅精矿品位异常偏低的困境,他连续数日翻查实验数据、观察矿浆泡沫,最终提出添加碳酸钠的解决方案,突破传统高碱分选模式,推动锌回收率达到行业领先的96.38%,创效超5000万元。
黄道军工作室于2017年成立至今,黄道军培养了12名浮选技师、3名工程师,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2023年,在云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矿石处理工(铅锌选矿)技能竞赛中,他摘得浮选状元桂冠,所在团队中有3名参赛选手进入前10名,用实力树立了行业标杆。
本报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