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浪潮,南方电网云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于虹带领团队开发适用于电力系统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全过程深度应用,助力公司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009年,为改变因缺乏可靠检测手段导致电力系统故障频发的现状,于虹提出将X射线检测技术引入电力系统设备检测的想法。为印证该想法的可行性,她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研究中。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第一套设备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该设备可在“不打开”的状态下发现内部故障,检测周期也由以前拆卸设备3天压缩至0.5小时,极大节省了检测时间,大大提升了检测准确率。
随后,于虹团队又首次将X射线DR检测及脉冲X射线技术应用于电力设备缺陷诊断中,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2.5米高程、0.52高负载自重比的协同机器人,解决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力设备检修难的问题。这一系列数字成像透视检测应用创新成果,填补了电力行业数字成像透视检测的技术空白,为电网安全可靠供电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面对公司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跃升的转型,于虹牵头组建云南电网公司人工智能技术团队,联合南方电网云南楚雄供电局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研究,成功研发了适用于云南配网机巡实际的智能算法,开发的“配网机巡图片智能识别工具V1.0”,峰值处理速度可达14000张/小时,较人工审核的800张/小时提升效率约17倍。
二十余年如一日坚守电力一线,于虹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完成20余项南网重点科技项目,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本报记者 张潇予